陳芳故居位于梅溪村口,建于清代晚期,總占地面積5742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包括陳公祠1座、大屋3座、洋房和花廳各1座。
石牌坊群,建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和光緒十七年(1891年),原為4座,現僅存3座,均為三間三樓式石牌坊。
陳氏墓園,園內葬有陳芳妣陳母李氏安人,以及三子陳庚虞,長孫陳永安等。為石砌灰磚墓,座北向南,占地2000平方米,筑有涼亭,豎有民國時期廣東督軍莫榮新題寫的"勝地佳城"石牌。
清道光五年(1825年),陳芳出生于梅溪村,二十八年(1848年)開始在夏威夷經商,后來成為當時檀香山華人百萬富翁第一人,有"商界王子"之美譽。陳芳致富后不忘家鄉,對國內多有捐助。此石牌坊群就是光緒皇帝為陳芳及其父母等人在家鄉熱心公益事業而誥封興建的。
1890 年,陳芳回國后開始建造陳芳家宅,1896 年修建成的建筑群體。
1937 年,抗日戰爭爆發后,陳氏族人陸續遷往美國居住,故居就此閑置,只有少數的更夫和傭人定期的維護和打掃。當日軍占領珠海時也強行占領了故居,將許多建筑與建筑間的間隔打開,建成了一個日本陸軍的臨時醫院,其中陳芳故居內部分木家具和屋梁被日軍拆除焚燒。解放后,陳芳家宅又長期作為部隊營房,期間部分建筑進行改造維修。
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軍破除四舊,陳芳家宅內各建筑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
改革開放后,陳芳家宅周邊仍然被菜市場、制鞋廠所占領,故居與牌坊群則獨 對荒煙蔓草,至此陳芳家宅荒廢了半個世紀。
1987 年,梅溪牌坊被珠海市政府定為珠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989 年被廣東省政府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999 年9 月,陳芳后人與珠海市政府簽訂了托管協議,陳芳家宅保護、開發、經營的工作由梅溪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逐步發展為旅游景區。
2006 年,陳芳家宅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 年至2015 年,珠海市政府主持對陳芳家宅的保護規劃及修繕方案的編制。
2015 年至2016 年,對陳芳家宅進行整體修繕工程施工(家丁樓等亦在本次修繕范圍內)。
(一)歷史價值
陳芳家宅建成距今已有百多年歷史,是由珠海市前山鎮梅溪人陳芳主持興建,陳芳是第一位的華僑百萬富翁,被譽為“商界王子”,陳芳晚年熱心公益事業,捐資清政府,光緒皇帝賜予“急公好義”牌坊,陳芳家宅作為這段歷史的見證載體,對研究廣東地方史、華僑史及民俗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陳芳家宅還是研究廣東地方史、華僑史及民俗的珍貴歷史實體材料。
(二)科學價值
陳芳家宅建筑風格中西結合,其建筑規劃的合理布局、內部構造等方方面面,均體現了其科學性。建筑樣式、結構、材料、施工工藝技術反映建筑歷史文化特點,具有較高科學研究價值。
(三)藝術價值
陳芳家宅建于晚清,同時又融入的西方的建筑特色,建筑外觀裝修考究,傳統的灰塑裝飾、花崗巖石墻腳及墻身、陶花窗、綠釉陶瓷花樽、百葉窗等一應俱全,是融合中西方建筑藝術風格為一體的建筑精品,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四)社會價值
陳芳家宅作為當地名人陳芳的故居,是城市的記憶和城市的輝煌,能給所在的城市乃至區域帶來鮮明的文化特征和歸屬意愿。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芳家宅還擁有著牌坊群,是民眾參觀休閑,認知傳統建筑和文化的重要地點,將其更好活化利用,具有良好的社會價值。
(五)文化價值
中國人自古有濃郁的家宅觀念,陳芳家宅作為當地名人陳芳的故居,即是其生活起居的場所,又是繁衍生息的隱蔽場所,其家宅的重要性形成了家宅吉祥文化,亦是對研究家宅文化重要的實物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