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林壁良宅自清代建造后,一直作為林氏家族住宅使用,為閩南傳統建筑。陳思可兄弟宅自清代嘉慶年間建造后,一直作為陳思可家族住宅使用。陳思可兄弟宅主體建筑和廂房的墻體正立面上有幾何紋的拼磚圖案,其中第1進左側為錢紋拼磚圖案,右側為幾何紋拼磚圖案,據說是由兩位師傅拼比技藝所致。
自然環境:高林社區位于湖里區的東部沿海,位于五緣灣南岸,四周地形原為丘陵,經歷代平整今已平坦,但仍可看出地勢由西向東逐漸傾斜。土壤主要為紅壤。東2.2公里為廈門東側海域,東南2公里為虎仔山,南1公里為鐘山。
人文環境:地處高林居民區,居民以漁業、商貿為主。周圍多為現代民居,商鋪,東南350米仙岳路橫穿而過,東650米為仙岳路與環島干道的交叉路口,西南450米金山路橫穿而過,東北2.9公里為五通碼頭所在地,西南1.6公里為湖邊水庫。目前房屋所在地塊處于拆除改造階段,房屋西南側為金林灣實驗學校和五緣實驗幼兒園,東側、南側為規劃用地,作住宅區使用,北側為五緣灣道及五緣灣濕地公園,西南600m左右為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
根據建設規劃以及要求,林壁良宅圍墻采取原址拆除,新址重建的方式,主體結構整體平移。林壁良宅先平移約55.68米,再旋轉約4.02度后再平移233.46米至新址位置,陳思可兄弟宅先平移65.15米,再旋轉約14度后,再平移135.78米至新址位置,然后根據新址規劃標高對房屋進行整體頂升后,然后進行基礎連接。
根據場地現有地坪標高數據,林壁良原址室內地坪標高5.07米,陳思可原址室內地坪標高6.9米,兩棟建筑平移新址完成地坪標高為8.0m,所以林壁良宅分為兩次進行整體頂升,先平移約55.68米后整體頂升約1.8米,在平移至新址再整體升高約1.1米,陳思可兄弟宅平移到位后整體升高約1.1米,這樣保證林壁良與陳思可兄弟宅的下軌道基礎標高保證在同一水平,具體標高根據現場實際測量數據綜合考慮。根據建設規劃以及要求,林壁良宅圍墻采取原址拆除,新址重建的方式,主體結構整體平移。林壁良宅先平移約55.68米,再旋轉約4.02度后再平移233.46米至新址位置,陳思可兄弟宅先平移65.15米,再旋轉約14度后,再平移135.78米至新址位置,然后根據新址規劃標高對房屋進行整體頂升后,然后進行基礎連接。
根據場地現有地坪標高數據,林壁良原址室內地坪標高5.07米,陳思可原址室內地坪標高6.9米,兩棟建筑平移新址完成地坪標高為8.0m,所以林壁良宅分為兩次進行整體頂升,先平移約55.68米后整體頂升約1.8米,在平移至新址再整體升高約1.1米,陳思可兄弟宅平移到位后整體升高約1.1米,這樣保證林壁良與陳思可兄弟宅的下軌道基礎標高保證在同一水平,具體標高根據現場實際測量數據綜合考慮。